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培訓的重要性
一、培訓的必要性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實施和改進,必須依賴全體職工的參與。企業的領導和職工不僅要掌握崗位的技術知識,還要掌握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相關知識。它在傳統的管理方法中導入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培訓的積極意義在于促進全體員工關注企業需求、把握和完善標準體系、樹立效益觀念、規范操作程序,以實現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的根本轉變。意識和觀念的轉變程度將直接影響到體系的運作和最終成效。
能勝任工作是培訓的目的。它反映在工作中如何把握ISO14001的理念,促進體系的健康運作。全體員工關注環境保護,積極推進體系發展,使ISO14001標準的思想“長”入企業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形成一種企業新文化。
二、培訓中的認識誤區
1.“文件化”現象。體系文件束之高閣,工作得不到實質性的開展,內審前急于應付,采取補記錄、造假等手段企圖蒙混過關。
2.兩層皮現象。輕視體系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理論和知識,不能識別體系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機遇和長遠利益。
3.缺少培訓或盲目培訓。害怕增加工作負擔,對培訓缺少投入,使員工得不到必需的培訓。有的培訓針對性不強,不講究實效,管理水平并沒有得到提高。
4.認為培訓僅僅是環保部門的事。各單位的管理層參與和重視不夠深入。由于缺少領導的貢獻,意味著無法建立有效的溝通過程,不能實現全過程管理。
三、ISO14001標準中對培訓的要求
ISO14001標準4.4.2規定:“組織應確定培訓的需求。應要求其工作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人員都經過相應的培訓。應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處于每一有關職能與層次的人員都意識到:
1.符合環境方針與程序和符合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
2.他們工作活動中實際的或潛在的重大影響,以及個人工作的改進所帶來的環境效益;
3.他們在執行環境方針與程序,實現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包括應急準備與響應要求方面的作用與職責;
4.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
從事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工作人員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培訓和工作經驗,勝任他所擔負的工作!
該條款包含了多層意思:首先是較高的環境意識,通過培訓,能夠認識到體系的重要性,不符合規定的潛在后果,如何處理緊急情況等。其次是較高的能力。能夠在工作中體現和完成體系的改進要求,及時發現、處理問題,以達到勝任工作的目的。最后是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發揮職能作用,完成體系預定的效果,以符合方針和體系的整體要求和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較高的意識培訓
意識的培訓,要抓住三點:理論的本質PDCA;環境外在影響的管理主線;預防、降耗、改進的體系運行控制。
1.理論本質PDCA: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是從編制計劃開始到實施和改進,然后再回到編制與修訂計劃。這種“計劃—實施—檢查—改進—計劃”的循環,就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過程PDCA,也就是常說的QC活動。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工作重點,不是要新開發一個管理系統,也不是為了環境要特別做些什么。而是在實施ISO14001的過程中,同日;顒咏Y合,對現行的管理體系進行分析研究,加以補充完善,以適合于ISO14001標準的要求。實施標準化以后,就按標準進行工作,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輪PDCA循環解決,為制定下一輪改進計劃提供資料。每循環一次,工作質量就提高一步,逐步上升,達到了持續改善環境行為的目的。
2.管理主線:ISO14001同樣具備環境保護社會化的特點,反映在ISO標準的適用性原則:廣泛適用性。有產品生產的車間適用、社區活動適用、家庭生活也適用,即適用于“任何類型與規模的組織,并適用于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條件!迸嘤柧褪鞘谷巳苏J識到,ISO14001體系不是無法捉摸的神秘體系,而是近在咫尺,充實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之中的環保行為規范。這比逐條解釋17個要素,13個術語,更能引起職工的共鳴,更易理解。
通過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講解,使國際標準落腳點切合生活實際,再將之升華到環保ISO14001體系中,結合本單位實際,來了解整個體系是如何建立和運行的。抓住這個原則,大家取得感性認識,就為下一步實際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3.運行控制
運行控制是環境管理體系中最具實際工作內容的要求,它直接體現了與重大環境因素相關的各種管理與生產經營活動。針對識別與判斷出來的重大環境因素,我們都要制定管理程序或操作規程。這是ISO標準體系服務于生產實際的表現,是培訓的核心內容。對任何一個組織或活動,無論是污染預防還是環境改善,都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運行與改進過程。而且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出現,主要問題解決了,次要問題便提到日程。改進無止境,控制無止境。企業只能通過標準的不斷改進機制,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自己的方針與承諾,更上一層樓。運行控制程序的學習和不斷修訂以適應生產實際,才能體現出國際標準的實踐效果。
五、分層次深化培訓
培訓不是泛泛而談,不同的崗位具有不同的環境影響。培訓要有針對性。這就是說要確定培訓需求,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經過培訓能達到預定的培訓效果。
1.最高管理層要正確認識現狀,具有積極解決環境問題的姿態。環境管理體系就是要實現最高管理層制定的方針。最高管理層能夠確保多少資源(人力、資金、物質)、想法和打算如何,對解決環境問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要求最高管理層是極為需要的。
2.針對管理層的培訓要明確任務、職責、權限,能自主(內部)審核,進行體系保持和認真執行。管理層是環境管理體系的推進中心,通過必要的活動,把最高管理層的決定事項正確地傳達下去,并集中精力對必要的事項進行審核和檢查。管理層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管理層的培訓就是要能達到內部審核員的素質。培訓的重點是體系的建立及運行。
3.特殊或關鍵崗位人員的培訓。與重大環境因素有關的崗位是需要著重培訓的,僅有環境保護意識不夠,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能夠在日常工作中發揮主動性,自覺地參與和實踐環境管理體系;能夠在發生意外情況時,及時采取正確措施,防止或減少環境破壞的發生。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都要付諸實踐,這些關鍵崗位人員的意識決定著實踐深入的程度。也只有通過這些崗位的實踐才能實現既定方針,才能發現和指出文件中的不合理之處,促進體系的持續改進。培訓的重點是體系的運行程序和作業指導書。
4.全體員工的意識培訓。ISO14001體系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對一般崗位來說就是ISO14001的貫標。不少環境問題的產生是環境意識不高造成的。法律法規的培訓、對環境價值觀的理解和接受、對體系達成的共識、在環境行為方面的作用及貢獻等是全體人員應掌握的方面。比如說,垃圾減量、擴大再生品的使用、節水、節電等活動就是關心和努力推進ISO14001的環保行為。
六、對培訓的幾點建議
1.拓寬培訓方式,強化意識培訓。ISO14001的理念,要深植于意識深處,才能使體系易于推行,易于接受,才能使內部審核自覺進行。并將環保思想深入社區生活,融入日;顒。
2.建立專業化的咨詢隊伍,為環境決策和體系實施提供全過程智力服務。企業的內審員要不斷擴大知識面,增加污染防治技術、清潔生產審計知識、法律法規、標準的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個人素質。
3.推廣網絡服務,開發培訓軟件,員工看得真切,聽得明白,易學易懂。體系運行需要許多軟件和硬件上的支持,必須把傳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注入信息化的新思維,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培訓的監督和審核機制,逐步實現自我發現、自覺完善、持續改進。